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小康社會不能沒有牛奶,十幾億中國人不能沒有自己的民族奶業。發展奶業、提升奶業、振興奶業,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任務。
2018年12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簡稱奶業創新團隊)編著的《中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報告(2017年度)》(簡稱《報告》)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是繼《中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報告(2015年度)》后,第三次公開發布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報告。

權威
得到了全國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大專項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的支持。
專業
2017年,奶業創新團隊聯合全國50余家風險評估與質檢單位,近百名科技人員的研究積累。
深度
連續3年發布《中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研究報告》,持續分析我國奶業當前形勢,介紹國產奶質量安全水平現狀,展示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結果與科技創新進展,總結優質乳工程技術進展。
客觀
使用60余個圖表,大量數據客觀評估我國奶產品質量安全狀況,并與關心奶業的社會各界,尤其是消費者開展充分交流。
報告亮點
2 0 17 年度
一、國產奶與進口奶:區別在于“熱傷害”
無論是國產還是進口的液態奶,都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食品安全方面有保證,可以放心飲用。但是,對品質評估分析發現,國產奶與進口奶存在顯著差別,進口液態奶品質偏低。
進口液態奶中活性蛋白質因子含量顯著偏低。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對β-乳球蛋白的評估結果表明,國產優質巴氏殺菌奶中的平均值為2291mg/L,最低值為2078mg/L;進口巴氏殺菌奶中的平均值為186mg/L,最低值為182mg/L,β-乳球蛋白的水解物或分子修飾物,具有降膽固醇與抗氧化等生理活性。國產優質巴氏奶的乳鐵蛋白平均含量為10.4mg/100g,進口奶只有1.3mg/100g,差異顯著。乳鐵蛋白在抗菌、抗病毒、抗癌等方面的功能也得到不同研究者的科學實驗證實。
進口液態奶保質期偏長。國產優質巴氏奶的平均保質期為6天,而進口巴氏奶的平均保質期為16天。國產優質UHT奶的平均保質期為182天,進口UHT奶的平均保質期達到318天。進口液態奶的保質期普遍長于國產液態奶。
進口液態奶糠氨酸含量偏高。國產優質巴氏殺菌奶的平均糠氨酸含量為6.2 mg/100g蛋白質,最高值7.7 mg/100g蛋白質,而進口巴氏殺菌奶的平均糠氨酸含量為49.2 mg/100g蛋白質,最高值79.4 mg/100g蛋白質??钒彼岷窟^高,表明牛奶的受熱程度高、保存時間長或者運輸距離遠。
2 0 1 7年度
二、優質奶產自本土奶
眾所周知,母乳在盡短距離、盡快時間喂到嬰兒口中,效果最好。為什么要這樣做?因為與其他食品相比,奶類產品是更加鮮活、嬌嫩的食品,含有種類繁多的活性營養因子,是養育生命的必需物質。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開展的系統評估證明,這些活性營養因子特別脆弱,容易受到過度加熱、遠距離運輸或者長期保存的傷害而失去活性。因此,優質奶產自本土奶,是科學規律,也是國產奶立于不敗之地、應對進口沖擊、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是我國奶業發展的方向。
按照《全國奶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部署,到2020年我國國產奶量約4100萬噸,還有1700萬噸需要進口。要以開放的心態、自信的心態對待進口奶。適當進口奶產品,是對國產奶數量不足的補充。但是,優質奶的大旗,還要依靠國產奶來扛。
2 0 17 年度
三、國產奶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食品抽檢合格率97.6%,其中奶制品合格率99.2%,所以,奶制品合格比例遠高于整個食品合格比例,是名副其實的安全食品。
2017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嬰幼兒配方奶粉225批次,被抽檢樣品合格率100%。嬰幼兒配方奶粉的質量安全繼續保持穩定向好的發展態勢,消費者對國產奶制品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歐盟官方的食品與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2017年年度報告中,食品不合格通報3403起,其中奶產品相關61起,占1.8%??梢?,即使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當前我國奶產品安全整體上也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2 0 17 年度
四、奶業科技進展——乳鐵蛋白抑瘤作用及機理
牛奶乳鐵蛋白具有多種生物學功能,包括抗炎、抗氧化、抗病毒、抗菌、抗寄生蟲、免疫調節等作用,但是關于乳鐵蛋白在腫瘤血管生成方面的作用及其機制研究較少。因此為彌補關于乳鐵蛋白在這些方面的研究空白,研究從體外細胞試驗和體內動物試驗兩方面出發,分別探討乳鐵蛋白的生物學作用。
研究表明,乳鐵蛋白在體內與體外試驗中均能顯著的抑制腫瘤活性,并且乳鐵蛋白可以減輕5-Fu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協同增加抗腫瘤效果。乳鐵蛋白抗腫瘤的機制可能與抑制包括VEGFR2、VEGFA基因在內的血管生成相關的通路有關。該研究為開發新的抗結腸癌藥物提供了良好的理論依據。
2 0 17 年度
五、優質乳工程進展
依托牧醫所建設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優質乳工程”工作在產業層面上進一步增強影響力,2016年一開始僅有2家企業示范,2017年發展到23家企業示范。
2017年度,聯盟以生乳用途分級技術、加工工藝優化技術和奶產品品質評價技術等3項技術為核心,建立優質乳工程技術規范6套,組裝集成為“優質乳工程技術體系”,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聯盟凝聚力,在光明乳業、現代牧業、新希望等18個省23家企業示范應用,引導行業建立品牌至上、品質優先、綠色低碳、利益平衡的發展新模式,生產出品質全面優于進口的奶產品,培育了國產優質乳品牌,從根本上提升了示范企業對進口奶的核心競爭力。
2017年度,示范企業共舉辦優質乳品牌宣講會77次,發放線上線下科普教育資料7.3萬冊(篇),參加優質乳現場科普的消費者28.71萬人次,線上訪問交流人數達到7724萬人次,市場銷售增長10%以上。新希望華西乳業優質巴氏殺菌乳銷量同比增幅18%;長富乳業增長13%,優質巴氏殺菌乳占福建市場90%,優質乳品牌影響力逐漸得到全國消費者的認可。國產奶業正在實現從簡單變換花色品種,向提升內在品質,打造優質乳品牌轉變。
示范企業去掉了傳統加工工藝中的預巴殺和閃蒸工序,加工溫度由原來的95度下降到75℃。示范企業每加工1噸巴氏殺菌乳節約48.55元,加工成本降低15%以上。降低CO2排放46.51千克,降低SO2排放0.15千克,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0.13千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作者簡介
奶產品質量與風險評估創新團隊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奶業創新團隊(簡稱MRT)是首批入選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創新工程的團隊,現建有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奶及奶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北京)、國家農業檢測基準實驗室、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和國家奶業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平臺,2016年獲農業部“農業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稱號。
團隊現有成員51人,其中研究員2名,高級工程師2名,副研究員5名,助理研究員2名,技術支撐人員9名,博士后4名,博士生12名,碩士生15名。
團隊致力于研究奶牛健康養殖與牛奶品質形成機理、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與營養功能評價。同時開展農業部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和液態奶中復原乳監測等政府任務工作。近年來承擔國家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農村部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以及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等項目。

"十二五”以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獎勵2項,授權發明專利8項,制定行業標準6項,主編著作3部,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70余篇。 |